限購令難擋開發(fā)商下鄉(xiāng) 新游戲炒賣徽商古宅
作者:未知 來源:搜房網 更新時間:2011年09月18日 【字體:大 中 小】
房地產限購令下的熱錢新游戲 炒賣徽商古宅
(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)玩古建筑,正在成為一種江浙富豪的新財富游戲。有的收購古橋梁,有的一人收購了
200 多套古民居。
相比之下,邱學凡不是大“玩家”。這位上海大溪藝術品投資中心董事長目前收藏了8套來自江蘇等地古鎮(zhèn)的古民居。
“從小,我就住在古鎮(zhèn)里,聽著‘滴滴答答’的雨水長大,對于這種老民居懷著一種特別的情愫。”邱學凡語氣深沉地述說著,“收藏純粹出于愛好,你開價1000萬一套我也不賣!”
當然,并非所有人都像邱學凡這樣將收藏與商業(yè)分離。玩著玩著,商業(yè)的洪流挾裹著文化,蛻變?yōu)楦叨说耐顿Y。
隨著房地產投資熱潮被壓制,炒作資金紛紛涌向安徽、江蘇、浙江鄉(xiāng)間的那些建于17、18世紀的明清古村落,將一座座粉墻黛瓦的古宅變成瘋狂的金融產品。一場聚斂財富的“拆村運動”在江南的山野間掀起。
于是,在江西、安徽的一些地方,連保存狀況一般、興建于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筑,市場價格也已漲至三四十萬元一套。清代的古宅則有出價數百萬元一套的。
收購200套古屋的人
邱學凡,這位溫州人的收購古建筑的嗜好在圈子里頗有名氣。而且這個圈子也在逐漸擴大,目前大致有200多人了。
邱學凡的收藏史從2003年開始,初始,每收購一套古民居,他都親自深入古村踏訪?疾斓牟粌H是民居的建筑材質、工藝,還要了解民居中的宗族歷史,沿襲屋主的文化生活履歷。在邱的眼里,每堵墻壁,雕花都會有記憶,有時光的靈氣。
“其實是無法估價的,你現在叫我500萬出售也不虧,有人出價1000萬,我也不會賣。”邱學凡說。
千年古鎮(zhèn)江蘇同里,這座由余秋雨題字的“匯賢瀧居”是一座占地500多平方米的晚清小樓,也是邱學凡的“一枚”藏品。他打量著屋檐和窗欞說,“價值其實是無價的,少的一兩百萬,多的上千萬。”
“開始只是想在收藏的同時,自己還可以間或去這些古鎮(zhèn),住著自己的房子,聽聽雨發(fā)發(fā)呆。”“玩”了8年后,邱學凡的收藏方式開始“翻新”。開始純粹是連地皮帶房子地找收購,而現在,則是舍地塊,專購古建筑。
他開始搜尋一些拆遷的古屋,選取價值高者進行整體拆遷。從磚頭到木板,都有專業(yè)的古建筑拆遷人員拆解、封包、搬運。邱學凡為此做好編號,并將房子的歷史及相關故事做好記載,入庫收藏。在同里當地,邱學凡備有一座大倉庫,可以同時容納數百套拆解打包后的古建筑。
不過,在8年后的今天,邱學凡這樣的收藏規(guī)模在這個圈子里已經算小打小鬧了。在上海、杭州、蘇州的豪宅里,古建筑的投資者隊伍在迅速壯大。
陳金根是江蘇吳江市的民營商人,一位瘋狂的古建癡迷者。從1993 年起,在蘇州園林設計院和同濟大學幾位設計名師的指導下,他組織一些能工巧匠奮斗十年,終于在吳江市松陵三里外的龐山湖畔建成由費孝通命名的“靜思園”。
“靜思園”被稱之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私家園林,圈內人稱之為“古建筑莊園”,園中收藏著從江南各地鄉(xiāng)間收購而來的古民居、古橋梁等200多套。
有圈內人透露,陳金根收藏的古建筑從拆遷、到保養(yǎng)都非常專業(yè)。由專業(yè)人士拆遷、搬運,并進行編號,收藏入庫。圈內一種說法是,陳金根收藏的古建筑起碼超過 200套,價值超億元。
廢墟后的市場
也因為在圈子里越來越出名,不斷有人主動向邱學凡、陳金根他們電話推銷古建筑。
“來歷不明的,我是斷然拒絕的。”邱學凡認為,古建筑的品質,自然包括了其來歷要純凈,否則會給文化蒙上污點。
被邱學凡、陳金根這批高端的收藏者拒之門外的,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瘋狂產業(yè)。
雕欄、磚石的墻體上,爬滿的青苔如同記載著時光的縷縷滄桑。雜草叢生的小院內已無處可覓屋主昔日的溫馨……這些承載著滿清、民國特色的江南民居,如今只是存在于陳海云提供的老照片里。
“政府要強拆,沒辦法!我無能保護它,有誰要收藏,請和我聯(lián)系。”這是陳海云無奈而無力的呼吁。
陳海云的故居原本在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里塔鎮(zhèn)歐坊村梅譚村,家有一座元末明初的四進庭老房子上兩層叫“太邱舊第”,下兩層叫“梅花深處”。
在這個歷史底蘊深厚的村莊,還有許多像“梅花深處”這樣歷史長達五、六百年的大屋,它們很多沒能逃脫被拆除的命運。
村里人說:當地政府要把老房子拆掉,拆舊村騰出土地來建設“新農村”。
“‘梅花深處’的四進廳面對盱江,一旦拆掉,來年漲大水極有可能沖掉半個村莊,房子能否完全保留不拆?”在拆之前,當地有村民抗爭,“是說鎮(zhèn)里有項目,會補給錢,一些人就把那些古建筑拆掉賣了,補了一小
部分錢。”
村民對舊屋日積月累的精神支撐,成了這個村莊的一種精神信仰。但是,最終,一切均成廢墟。